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章(1 / 2)

这个故事,就从东戎境墨国王世子风无莽的婚事说起吧。

只是要说他的婚事,就不得不聊一聊后修历九百八十一年在整个修御大陆历史上都非常出名的那场战争。

以少胜多,以一敌十二万。

后修历九百七十八年,修御大陆天罚连降,祸事生,大灾频繁。纵观世间,百姓流离失所者不计其数,先有千里瘟疫,后万里饥荒,再而战乱四起。

战乱四起中这个“四”,特指当年九境当中四大国之间的混战。

后修行时代,修御大陆主分九境大十国,以及不足为提的二三百洲域小国。这些小洲域连同十大国均匀地分布在九境之内,洲域势力远不及境内大国,或勉强自保自立,或早早做了大国的附属,且因战乱频生随波易主,夹缝中求生。但无论如何,天灾对这个世界的影响并不会厚此薄彼,当年水患自大陆东南方肆虐席卷,那之后生存与延续成为诸境各洲第一要务。荒年流匪屡见不鲜,新权旧政迭换更为常事,只大国根深,不易倾塌,为长久立足,亦无所不用其极。起先,东戎境墨国找个由头挑衅,联动周边附属小国之力出兵攻打长泽境昌白国,意图占据昌白沃野千里的天然粮仓,昌白自然是奋起御敌,并笃定若能反杀吞东戎墨国,与整个长泽境都是有利而无害。

于是你来我往,打的相当激烈。

后来,与两国相近帝丘境内梵国与无荒境爻古国也加入战争,再后来,奢战的东戎人打散靠近昌白的几个独立小洲,之后对准昌白长驱直入,战局白热化。

这个时候,一直表态中立的姜国处境就十分的尴尬。姜国与上述几国都算的上是邻居,地盘没有其他国家广阔,但一境一整国。只在修御大陆地处偏寒,境内疆域大半荒瘠或多冰山雪川,虽无灵气,小国少民却也能自给自足,太平时节衣食无忧,饥荒年代必有存粮,管够温饱。姜人称自家的地域做重明境,寓意为在这个天灾人祸频繁的时代,人该心有期盼,保持乐观,世界终将重现光明。

梦想的确是美好的。战乱四起,姜国一开始就是在这四大国中间低调的苟着,秉持你打你的仗,想怎么你死我活的都成,别来找我们姜国的麻烦就好的原则,越苟越低调,毕竟大家能活着且不容易,咱也不干涉他国内务,只可惜就苟了两年的光景,便苟不住了。

重明境姜国前方和左右方的邻居都在打仗,这样说来,也没谁能置身事外。就像重明境的边界,深受周遭战争带来的各种困扰,由此境内掌权者者姜氏王族下定决心,派遣几队使臣分别去各国说和。

使臣们无不尽心尽力,各种诚恳并不厌其烦的劝,总之就是:你们不要再打啦,哎呀大家和气生财咯,你们不要再打了啦。

后修行时代,姜国在九境十国之中,算得上是整个修御大陆最热爱和平的国度,能动口便不会动手,能动手也会先动口,解决不了再动手。

四国正斗的酣畅淋漓的当口,自然无人收手,使臣基本无功而返。更糟糕的是,去往东戎墨国做说客的十二使臣,无一生还。

两国相谈,不斩来使。这是行了上万年的规矩,墨国此举无疑是向天下告知,重明境姜国早晚也是东戎囊中之物,拿下重明境,从位置上讲,说是为日后称霸九境提供便利之道也不为过。既然如此,姜国便不得不出手了。

姜国对待打仗的态度和给别人劝和的态度一样认真。很快的,与东戎墨国约战处于两境边界的大涂山脚下,按兵不动。传闻对峙三天,墨陈兵十二万,如压城黑云,而姜国兵少的可怜,如此力量悬殊,姜人却无所畏惧,静待东戎人出手。时值天气恶劣,饶是东戎兵强马壮,也没办法耗下去,相比东戎的焦灼,姜国表现安稳如山,俨然随时奉陪的姿态。最终这一战,东戎先发夺人,而姜人算好天时地利,祭出早已布下的星辰大法阵,将东戎十二万兵士全部埋于法阵底下,三个时辰之内,便结束了长达几年的四境大混战。

因为以墨国为首的东戎境输的彻底,周遭酌情观望且不同程度元气重伤的几国一看这结果,统统安静下来,着手和谈。

自此,天灾和战乱之后终于迎来真正的重建,安稳太平的生活,或将开始。

而姜国再次向世人证明,其拥有绝对的至高的能碾压九境十国的力量,不可轻易招惹。只因热爱和平,从不挑起争端,若有生存艰辛,则全境上下一心,迎难而上解决问题,而不是夺他国资源为自己谋利。于是乎,重明境成了天下人心往之的地方。

说这些,与墨国王世子风无莽的关联又在哪儿呢。

很简单,大国议和,墨代表着整个东戎境,属于战败方,谈判桌上掌握不了主动权,论常理,战败方怎么都得割地赔款,再按照胜利方姜国那意思,少不得写一纸引发战争的罪责诏当着全天下跟姜人道歉,告慰当初枉死的姜国使臣的在天之灵。

道歉这事儿好商量,罪责诏再写上保证不挑事儿也好商量。但割地赔款不行,光想想就肉疼。天灾之后,大家都不好过,否则东戎几个小国

没有了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