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南笙书院>玄幻魔法>重生之乘风而起> 第四百二十二章 全色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百二十二章 全色(1 / 2)

肘子的运气的确是好。」四舅妈说道:「你看,先是石延年《筹笔驿诗》,后是僧传古的《坐龙图》……」

四表舅和周至对视一眼,两人都突然想到一个问题。

两次开盲盒,一次开出宋人名家书法,一次开出宋人名家画作……

这怕不是什么运气好,而是那口箱子里,可能都是精挑细选的收藏!

这样的出宝概率,只能说明一件事儿——这个大箱子,绝对绝对是一个大宝藏!

周至毕竟算是半个内行,知道急不得,只能取一样修复一样,才不会对宝贝造成更大的伤害。

「要不我来干这头吧?」转了转眼珠子,周至说道。

现在的《坐龙图》已经进展到了修补的环节,就是用小纸条小纸片贴于画心裂缝和残缺的部分,然后依托原有的作品痕迹,尽量将多余的部分剔去,让修补的部位尽量小一点,又能够让画心恢复强度。

这个活一般不会伤害到画心,周至敢下手。

「别怂吧!」四表舅笑道:「早过晚过,早晚也得过!拿宋代名家法帖出师,还能有比这更完美的吗?」

「完美的前提是手艺不滑……」周至依旧忐忑。

「少废话!快点!」

「哦……」

见实在是推脱不掉,周至只好拿起毛笔,开始先对《筹笔驿诗》进行操作。

手续其实也是很繁琐的,虽然名义上只是用颜色遮盖掉画面上修补之后的裂线和缺墨,但是手法却也是有讲究的。

首先第一步就是要补齐背色,也就是给修复好的画心上一次底色,将那些画心碎片之间的拼接痕迹给抹掉。

由于四表舅刻意保留了部分陈旧痕迹,让书法作品古意盎然,因此那些天然的古旧痕迹,就成了补色这一关的难度所在。

痕迹颜色有深有浅,补色的时候,要将这种深浅明暗的效果过度保留住,而且要让观者无法察觉,这就需要一些能力了。

好在周至经常干这活,国画和书法在开始的时候,经常也会先铺设底色,尤其是国画,还经常在画作的前后刷色刷矾,以矾晶点洒,在纸面上制作出墨色在水中晕染分离的天然效果。

这些操作四表舅经常让周至代劳,因此周至并不陌生。

小心翼翼地将底色补齐之后,整个法帖的画面基本就已经能看了。

第二步就是补墨。

补墨就是将笔画中的断裂和残缺,用墨水给填上。

同样的道理,墨也必须是用传统手工制作的,而且理论上能用到和原作相同的墨是最好。

不过那是不可能的事儿,宋代名家书画一般喜欢用廷珪墨,潘谷墨,这些在一千多年前书画的创作年代就是百金难求的东西,更何况现在。

因此只能是在近代,比如清墨,甚至现代手工墨的基础上,根据修复家自己珍藏和反复试验过的「验方」,添加鱼胶、冰片、龙麝、甚至松香等添加剂,调和出发色、浓澹、胶感,均和当时用墨尽量靠近的补色墨。

剩下的一道功夫,就是补色的时机。

整个中国字画修复装表过程中的粘合剂,就是一款浆湖,特制的浆湖。

这个浆湖兑水稀释后,可以是润滑剂,除杂溶剂,清洗剂,粘合剂,固定剂……

总之都是它,但是各个工序当中,浆湖的浓度不一样,充当的角色也不一样而已。

将画心加上新的命纸刷上墙后,揭开面纸,剩下的就是干燥过程。

这个过程也不是一次性的,因为重力的关系,画心里边的水分是上面聚集得少,干得快,下面聚集得多,干得慢。

因此在干燥过程中,画心各个部位受到的张力是不一样的。

为了使张力均匀,修复师会将画心的一些部位反复湿润,以达到整幅画面在干燥过程中张力均匀。

这个工序很奇怪,周至就曾经问过为何不将墙面放平,这样画心的干燥过程不就可以让水分摆脱重力的不利影响了吗?

这个问题真把四表舅给问住了,只说这样不太好操作,而且不太好监控画心的状态,补水起来也麻烦。

关键是一般作坊没这么大的地方。

补色用的墨,四表舅已经兑好了,修补的手法,自然就是「双钩法」。

双钩法的原则就是先用细线勾画出笔画的外缘,这也是「双钩」这个名称的来历,然后再用墨填实勾画出来的内部范围。

上手之前周至闹闹嚷嚷不敢乱来,但是一旦上手,整个人就变得沉静认真起来。

很快就进入了沉浸式修复状态。

四表舅拿着类似羊肉串签子一般的长长的细竹签子,也不说话,只默默地指点着周至修复的先后顺序。

理论上应该是先大后小,先中央后周边,先整体后局部,先关键后细节这样的来。

但是因为周至毕竟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