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南笙书院>游戏竞技>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 第63章 幼儿园奶娃飚歌舞游书院老将开新颜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3章 幼儿园奶娃飚歌舞游书院老将开新颜(1 / 6)

久别归乡心欢愉,似箭归心奔故里。

一路风尘皆笑意,近乡情怯步更急。

青山绿水依旧在,飞翔蓝天自由啼。

五月二十四日巳时初,船队驶入马栏湾,所有的船只都开始在降帆减速缓缓的驶向不远处的码头。

袁可立沈有容等人,最先看到的不是那漂浮式的码头,而是那条海岸上已经安装了肋骨的巨大龙骨,没想到在这里竟然还能再见到一条。

这样看来,他们是一次性就建造了四条这样的大船,程家是准备一次性到安南区买多少粮食,才需要建造四条这么大的海船。

不过想想也是,他们家前前后后已经收入了一万多的流民,听说天津那边的也有可能还会流过来,今年这天气又不正常,这都五月底了,还是一颗雨没下,如果没有准备的话,怕是真的会饿死人。

“如果天下的士绅富户都能像程家这样对待老百姓,大明哪会有什么流民。老夫为官这么多年,到的地方也不少,能够全心全意为这些普通百姓着想的富户,这程家当是第一人。怕是这普天之下都找不到第二户这样的慈善之家了。”

程风看着船厂大船坞里的那一条巨大的龙骨,心里也是感慨不已呀,这才一个多月,不但龙骨已经铺完,肋骨都已经装了七八道了。这建造速度很有可能用不到一年就能完工。

再看其他的地方,地里干活的人真的很多,正在忙着往地里担水。程风估摸着这是干旱的厉害了,大家都在忙着抗旱呢。

下船之后才知道,果然是干旱的厉害了,现在除了那双龙泉的水还没啥变化,其他地方的溪流就剩下学校那一股还有一点点。学校的澡堂子现在都快开不下去了。

其他几个百户所的水源基本上已经干枯,现在别说种地,就连保证人畜饮用的水都已经出现了困难。

现在程风也管不了这么多,先把招募来的那三百个老兵安排在水兵营里。自己带着同学们和两位先生赶紧的回到学校去。

沿着牛青山车道,能看见沿路的农田,虽然天气就很干燥,但村民们,硬是用肩挑水灌溉,地里的麦子绿油油的,麦穗都已经抽了老高,正是授粉起浆的关键时刻。

袁可立一路观察,发现虽然天气干旱,但是在这里干活的人并没有垂头丧气的样子。

而且从这些村民来看,没有发现穿得破衣烂衫的,更没有发现面黄肌瘦的,看来程家对这些百姓是真的好,就算现在面临着灾害,这些百姓依然充满着信心。

沈有容忍不住的感叹:“这程家是个实实在在的仁善之家,一点虚假也没做。从这些百姓的穿着和脸色就能看得出来,他们一点都没有被虐待过。”

到达学校的时候,学校好的正在出操。远远的都能听到高昂的口令声。这书院奇怪啊,没有传出朗朗的读书声,竟然传出威严的口令声。

马车来到学校门口,袁可立下了马车驻足观看学校大门上的牌匾,上面写着:齐鲁国防书院,在看校门两边的对联,上联是:想升官发财,请往别处。下联是:如贪生怕死,莫入此门。

“这对联好生的奇怪呀,升官发财,请往别处。这读书不为升官发财读书干啥。再看这下联,贪生怕死,莫入此门。学堂这种读圣贤书的地方,又不是军营,这贪生怕死,跟读书能扯上关系?”

沈有容又道:“军门看那两边的墙壁上写的什么: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锻炼身体,保卫祖国。老夫还是第一次见到学堂里有叫口号的,这学堂有点像兵营啊。”

袁可立笑道:“学堂门口这对联挺有意思,充满浩然正气,读来荡气回肠,那口号更有意思,拳拳爱国之心,昭然若揭。若天下书院皆如此,我大明之福也。这小子家开的学堂,果然是和别人家的学堂不一样的,这是奔着培养文武全才去的。”

一行人来到校门口,许国亮带着几个没课的夫子迎到了大门外。等到宋氏也下了马车,程风便给几位夫子介绍:“各位夫子,这位就是学生的老师,袁可立先生,这位是学生的师母,宋老夫人,这位是学生的武夫子沈有容,沈老先生。”

许国亮闻言便上前,带着几位先生一起鞠躬见礼:“学生拜见袁先生,拜见沈先生。见过老夫人。”

程风介绍道:“老师,师母,沈爷爷,这位就是齐鲁书院的山长许国亮,许夫子。夫子办公室主任李玉玲,李夫子。医学杂病学教授吴世华,吴夫子,医学外科教授马万年,马夫子。数学先生尹向春,尹夫子。幼儿园园长林文漪,林夫子。”

“各位夫子免礼。”袁可立看见这么多的先生也心情大好。虽然他发现这些夫子里面竟然有两位是女夫子,但也不觉得奇怪,毕竟自己学生说过,他家的书院里,女学子颇多,虽不合礼法,且也无可厚非。

许国亮道:“小公子出门的时候就说,回来时一定会带着大先生来,让学生们准备好住宿,书院早早的就已经把夫子宿舍清扫出来,就等着两位先生的到来,这盼星星盼月亮的,终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